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年会·成果展示 |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骄傲

未来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 2024-03-19
微信号:cseedu(←长按复制)

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本文共4814字,阅读约需8分钟



2020年12月5-6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现场共1200余人参会,另有3850余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远程参会。会议主题为“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基础教育:聚焦育人方式变革”。会议以主旨报告、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交流、嘉宾访谈、分论坛、微论坛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并就我国基础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我们将陆续刊发论坛嘉宾演讲内容。




成果名称: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小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


成果持有者:楼朝辉

奖项: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楼朝辉,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



2018年8月的一个晚上,获奖公示的喜讯传来,现代媒体加速了喜讯的传播,我们为此自豪和骄傲,并心怀感恩和对未来的展望。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育需要不断地发现学生、成就学生并为他们赋能。

 

1983 年,杭州市天长小学(以下简称“天长小学”) 开始“小学生最优发展综合实验”,这个实验后来被评价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四大模式之一”,成果曾获得首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小学生最优发展综合实验”取得重大成功面前,天长小学清醒地认识到:整体的发展水平其实是基于一般情况下的常规模式发展,容易忽视每一个孩子基于他本身的个性的、独特的发展,容易使一些孩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由此开启“差异教学” 研究。


1990 年,天长小学开始 “差异教学” 的实践探索。1993 年,杭州市天长小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综合实验组在《教育研究》第10 期发表《“差异教育”实验的理论构想》,提出完整的实验框架,把学生的差异分为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阶段间差异、群体间差异,实践采用“班外分流”“班内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和“两级循环”的兴趣小组活动机制。

 


适宜学生差异的学习内容拓展。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采用大小课程、长短课时、必修选修等方式架构课程。改革小学生素质评价,1999 年1 月,在全国率先取消“三好学生”称号,改评“全能生”“特长生”,学生自主、自信、活泼等特质逐步得到凸显。



基于交往的差异主体范式转换。拓展差异教学的边界,从面对差异提供选择,到共享差异进行交往,实现差异教学主体范式转换,由师生单向对话走向师生、生生等多主体多向对话,逐渐找到了一条班级授课制下实施差异教学的路径,课题组发表了一系列交往研究的文章。



顺应差异的学习策略生态系统构建。2013 年,开始研究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通过研究整合、协调学校差异教学各系统,利用大数据支持教学实施和评价,梳理差异教学各系统的生态建构,充分体现差异教学的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特征。


如何发现学生的差异和潜能?

如何为学生提供成长路径?

如何促进个人精准匹配学习策略?

差异教学建立在一系列运行机制的基础上。



 首先,建立学生整体素质结构。


每一个学生的身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尽管每个人的素质结构要素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组合方式各异,这就表现出一个个不同于他人的差异。由原杭州大学教育系专家等研制的《小学生个体差异情况调查表》,从品德、智能、身心健康、审美创造、劳动准备五个方面列出28 项要素,形成学生个体差异雷达图。

 其次,读懂儿童,发现学生的潜能。


读懂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者需要有洞察儿童的力量。天长小学每位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都能熟练运用教学观察、教学会诊、量表评估、视频分析等工具。班级会诊制坚持了三十年,每周二下午,每个班的学科老师要坐下来聊聊本周星期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班级会诊”形成对儿童差异的多元认知能力,提高教师对教育的敏感,最大限度地突破学科教育的弊端。


 再次,利用交往丰富学生成长路径。


每个学生的差异要被发现、被引导、被激励,单靠老师的力量肯定不够。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来看,伙伴很重要。尤其是学生升至小学三年级以后,伙伴成为重要的他人,同伴期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跨班展示”、“小先生”制、“顾问”制、“伙伴节”等系列活动,通过学生直接相互交往丰富学生的学习榜样。


 最后,精准匹配学习策略。


教师所有的教都源自学生的学,所有的教都需要转化为学生的学。在差异教学策略匹配下,将学习和个人思维品质、个性特征等和谐结合,学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差异教学依据和学生差异的匹配,选择灵活多元的教学样态,形成与学生四大差异领域匹配的教学策略系统,是差异教学实施的关键。差异教学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转识成智”。


差异教学可以追溯到2500 多年前孔子的“因材施教”学说,但差异教学知易行难,研究创新促进了天长小学差异教学的深入。



 两级循环:从小学会选择。


小学是培养各种兴趣的最佳时期,错过“最佳期”,优势发展就困难了。学校把一至三年级作为一级循环活动,让每个学生轮流广泛接触各种兴趣活动,以发现兴趣、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真正优势所在。四至六年级作为二级循环活动,在一级循环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选择地参加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以发展兴趣的优势为主要目的。


 玩出名堂:活动历练育人。


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提倡“学得扎实,玩出名堂”,学生参与的很多实践在教育界开了先河:如上街查找错别字、上街卖报、给市长伯伯写信、去外地“毕业旅行”、请厨师教学生做水饺、大年三十参与“红苹果”行动感恩社会、参与“我和西湖”综合实践、 国际游学……很多实践活动已被不同的学校借鉴发扬。


 第十名现象: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1999 年10 月28 日,《钱江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报道天长小学班主任周武老师,对学校87 届到97 届七百多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习成绩第十名前后的20 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成长为“栋梁型”人才,引发全社会关于分数和成才的大讨论。2002 年9 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周武老师《第十名现象》专题片。

 

天长小学几十年一直坚持直面孩子的差异,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当,更是每天坚持不懈的行动:近30 年的时间里,几乎全校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组的研究,核心组成员有近20 人。近5 年中,课题组先后讨论、会商50 余次,访谈老教师数十人,累计形成的文字60 余万字,教师出版“差异教学丛书”专著共计18 本,从不同维度总结了学校差异教学的成果,研究工作已成为学校教师教育生活的常态。

 

学校提出了细分学生“差异”内涵的四个领域:认知差异、情绪差异、生理差异、社会差异,创新了对“差异”内涵的理论解析。探索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差异教学,寻找班集体授课和“发展个性”的契合点,学习风格偏好、多感官学习、随堂练习卡、一分钟笔记、智慧磨坊……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实践意义的创新。

 

差异教学在实践上改变了学科本身内在逻辑的教学范式,转而研究学生,形成以学生的学习为内在逻辑的实践范式,真正实践“以生为本”。差异教学实践的路径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当然,这是一条循环往复的路径,是在近30 年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创新的路径。整体性、动态性、实践性,是“差异教学”实践路径的重要旨归。

 

差异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打开了空间。天长小学的每个老师都有很多自己的差异教育故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个学生的故事:2017学校建立90 周年,1996 年毕业的校友钱锡青送给母校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亲手制作的插画《画画是件快乐的事情》。钱锡青说,他用这种方式感恩母校的因材施教,母校30 多年坚持的“差异教学”,让他一直沿着画画这条专业道路走了下来,成为一名知名的插画家。钱锡青至今记得,他在读五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班上每个学生每周写日记。“当时我跑去对老师说,我能不能以画画代替写日记?想不到,语文老师竟然同意了。”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影响学生的人生。

 

此外,学校还致力于提升学术影响力,为基础教育课改提供有益经验,《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等都发表了学校差异教学的成果文章,学校差异教学的实践在国家级会议上多次交流。近5 年来,我校培养了省市教坛新秀20 余名, 教育博士、硕士30 余名。上海、广东、重庆、四川、黑龙江、贵州、香港等地来校学习差异教学的人员络绎不绝,合计400 多所(次)。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对学校进行了200多次报道。

 

学校差异教学的经验先后在“国际华文教育论坛”等平台向全国介绍。2017 年,学校举办“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差异教学国际论坛”,引起1000 余名与会者较大反响。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日本、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的师生也先后来校进行交流。2014年,学校吴老师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做差异教学示范,引起当地学校的极大兴趣。

 

学校集团内的时代小学、金都天长小学、余杭世纪天长小学等一脉相承天长“差异教学”理念,“选·动”差异教学模式等实践,均在区域产生积极影响。国内景宁第一实验学校、宁波慈溪第四实验小学、贵州安顺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等广泛学习和借鉴天长“差异教学”的理念、路径和策略,分别构建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尊重师生差异的课程体系、培训体系,变革学教方式,较快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取得显著的效果。

 

近5 年,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先进集体、2013~2014 年度浙江省科研先进集体、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差异教学研究至今,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推动差异教学影响因素对学生作用的研究?如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寻找更科学、更多源发现学生差异的工具?如何从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课程机制、活动机制、信息环境等构筑完善的支持系统,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拓展选课:多元选择的课程机制。


学校期待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以及自主选择,激活孩子的学习热情,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杭州市天长小学三至六年级兴趣拓展类课程达55 个,服务于全体学生。每周有四节课为走班上课时间,一节是语文兴趣拓展类课程,其他课程为综合兴趣拓展类。学校的兴趣拓展类课程涉及“语言类、思维类、艺术类、生活类、运动类”五大领域,基本能满足学生素养层级式发展需求,其中,60%的课程由学校老师承担。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学习不同类型的课程,更加拓宽了学生作业表现的种类,综合的、跨学科类型的作业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常态化作业,例如学生用戏剧、演说等形式展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制作一段定格动画作品,表现自己校园生活中的创意;演讲、主持、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坚毅联盟:基于自我发现的活动机制。


学校将目标感和持续做一件事情的能力作为天长学生素养发展的目标,归结起来就是“坚毅品格”。在学生自主申报、教师领衔、线上打卡等序列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一学期坚持做一件事的能力。学生自主申报,是基于学生自我认知的目标意识,让学生树立目标感;教师领衔,是过程参与和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坚毅行动进行及时反馈;线上打卡是建立线上学习社群,既是丰富有共同目标学生之间的交往路径,也是发挥群体动力,让坚毅行为更持续地发生。


 天长大脑:为学生差异化成长助力的信息环境。


学校正在探索开发“天长大脑”平台,构筑一套学生差异化成长支持系统。在现有差异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接新时期学生成长目标,建立了认知、情绪、生理、社会等多维数据模型,将学生成长数据进行收集、沉淀、活化,为学生差异化成长助力。打造学科个性化推送引擎,根据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中所生成的行为数据,进行知识能力评估,给学生画像,再经过教师干预,平台筛选题目,生成个性化作业,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同时,经过原始数据的积累,“天长大脑”平台还将具备全面感知、发现学生成长问题并预警的功能,及时根据学生在数据平台上的学业表现推送个性化学习辅助。 学校还开发 “云小童”AI 机器人,帮助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英语交流,改善语音面貌,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借力教育数字化软件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如语文学科借力“喜马拉雅”“荔枝FM”等布置听读作业,鼓励学生当小主播读课文、分享阅读内容等;数学、英语等学科借力“微信打卡”,以比赛驱动学生作业动力;英语学科借力“趣配音”等在线学习软件,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


我们认为,未来差异教育研究的深化,还需要完善支持系统,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仰之弥高,其志弥坚。差异教育,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提供属于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来源:《未来教育家



相关链接

▲ 学术年会·成果展示 | 创新机制寻突破 完善体系求实效

▲ 学术年会·成果展示 | “新基础教育”的中国贡献

▲ 学术年会·成果展示 | 耕耘“活教育”的“大麦田”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